当前市场逻辑最强的方向,是新能源上游存在供需缺口的材料、资源等。兼具下游巨大需求需求和高景气的行业,且正在涨价的上游原材料、资源等品种的核心股,是当前市场最强的方向。这些方向长期看属于高景气赛道,有巨大需求支撑,短期看,有供需缺口,业绩爆发式增长。
这些赛道包括:左邻右里(磷锂)、PVDF、EVA、VC、硅、纯碱、铜箔等。
锂的逻辑很清晰,就是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拉动,需求强劲,导致不断涨价,目前最新价格已经涨破 14 万了,上一次 2016 年的高点价格为 17 万,市场一致预期价格会突破上次高点:
锂的股属于明牌,市场已充分挖掘,其核心逻辑就是看涨价能涨到多少,决定了股价的高度,下面是广发证券对于核心锂股的弹性测算:
磷的逻辑其实和锂是一样的。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需求拉动下,未来磷酸铁锂需求增速快,同时带动前驱体磷酸铁需求爆发。磷酸铁成本占比中磷源占比约 40%,来源包括工业级磷酸一铵或精制磷酸,最近从磷矿石到磷酸再到黄磷,整条产业链的价格会出现了持续的上涨,特别是磷矿石的价格,这周湖北 30% 磷矿石的船板价环比上周又上涨了 50 元/吨至 670 元/吨的价格。
中泰证券研报观点:,从磷矿公司矿品位来看:司尔特›瓮福集团›川恒股份›云天化›湖北宜化›云图控股;从现有开采产能看:云天化›瓮福集团›兴发集团›川恒股份›司尔特›川发龙蟒›湖北宜化。
需求:电动车畅销叠加结构性变化,电池级 PVDF 需求不断超预期,预计 3 年 CAGR50%+。
结构:1、A 级铁锂车型放量 + 光伏配套储能推动高单耗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超预期。2、涂覆技术成熟 + 电池提质需求推动 PVDF 涂覆膜占比超预期。
现状:电池级 PVDF 对粘度、纯度与一致性有较高要求,主要由运用共聚法的海外企业供应,目前年产能约 1.1 万吨;国内企业大都以均聚法生产,21 年开始切入电池级产品,目前有效高端产能较少。
未来:海外 PVDF 企业为维持战略客户关系,产能难以向电池级切换;国内仅头部企业有少量电池级新增产能。预计电池级 PVDF 供需缺口至少将维持至 2022 年底。
盈利模式:原材料 R142b 价格对 PVDF 盈利影响大,一体化布局企业最为受益。
根据单吨 PVDF 需原材料 R142b1.65 吨,若公司原材料外购,按 R142b 市场行情报价 11 万/吨计算,对应原材料成本 18.15 万元;而 R142b 自产成本约 2 万元/吨,对应成本 3.30 万元。从单吨 PVDF 盈利来看,原材料自供将比原材料外购多 14.85 万元。
国盛证券研报观点:优先推荐原材料一体化布局的头部公司:东岳集团、联创股份、巨化股份、三美股份
光伏胶膜是 EVA 的最大下游应用领域,在下游光伏行业具备高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,受限于工艺技术、爬产周期和经济考量等多重因素,未来 2-3 年我国 EVA 光伏料供需错配的局面难以改善,2023 年行业供需缺口预计为 15 万吨,行业的高景气度仍将延续。在下游需求快速地增长和进口替代持续推进的双轮驱动下,国内市场极具增长潜力,2025 年 EVA 树脂整体市场规模在 600 亿以上(光伏料市场占比超过 50%)。国内仅有斯尔邦、联泓新科、台塑石化三家企业能够生产,进口依存度仍在 70% 以上,供需紧平衡状态下 EVA 价格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面积上涨。由于 EVA 行业扩产周期长,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中预期差最大的细分子行业,优先布局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望尽享行业红利。
国盛证券研报观点:建议关注目前拥有国内最大 EVA 光伏料产能的东方盛虹和 EVA 光伏料产量在持续提升中的化工新材料企业联泓新科。
锂电池添加剂 VC 在磷酸铁锂电池中添加比例大幅高于三元电池,是需求最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份额增长的锂电化工材料之一。供给端,一方面 VC 存在自聚合现象,未掌握精馏提纯技术的厂商产品纯度难以达到电池级要求,导致行业有效产能远低于实际产能。加上 VC 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存在 HCl 等三废排放,因此环保审批门槛高,扩产难度大、周期长,成为电解液中最卡脖子的中游化工材料,价格持续上涨。
据高工锂电报道,今年以来,电解液添加剂 VC 供货持续紧张,VC 添加剂缺口不断变大,部分电解液添加剂生厂商的 VC 订单已排到 2022 年上半年。目前 VC 散单报价已飙升至 27 万/吨,较去年市场均价的 15 万元-16 万元增长了 68%-80%。且 VC 厂家表示,“现在的核心问题不是价格,而是产能”。
国金证券研报观点:奥克股份(300082)公司参股 30% 股权的苏州华一公司拥有 VC 和 FEC 合计 3000 吨产能。永太科技(002326)公司内蒙古永太正在建设年产 3000 吨 FEC 和 5000 吨 VC 的生产能力,该项目可在已有的车间利用原有设备做改建,改建周期估约 2-3 个月。
硅产业链:工业硅旺季限电开工率不足,下游需求高增有望维持长景气。近期金属硅价格持续上涨明显,黄埔港金属硅 421 价格约 24000 元/吨以上,同比上涨约 10000 元/吨。2020 年我们国家金属硅产能 482 万吨,其中新疆、云南、四川三地产能分别为 170 万吨、115 万吨、63 万吨,分别占国内总产能 35.3%、23.9%、13.1%,合计占全国总产能 72.2%。生产 1 吨金属硅需要 12000-15000 度电,因此金属硅生产呈现季节性,5-9 月丰水期是生产旺季。近期云南、四川地区由于电站水量少、电力供应紧张,区域限电导致开工率不高;同时新疆地区由于原材料硅碳供给不足导致开工率受限。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丰水期接近尾声,工业硅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将慢慢地提高,而 21Q4-22Q2 下游多晶硅与有机硅新增产能较多,我们预计在明年丰水期到来之前工业硅有望维持高景气。
有机硅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受益于海外、国内需求高增。近期,国内 DMC 供应紧张局面加剧,本周国内有机硅中间体 DMC 价格持续上涨至 37000 元/吨,同比上涨超过 100%,根据卓创资讯测算目前 DMC 行业毛利约 13000 元/吨。一方面受到原材料金属硅涨价推动,另一方面终端需求良好,2021 年上半年国内 DMC 出口 16.1 万吨,同比增长 38.1%,预计全年出口有望超过 30 万吨。随着成本向下转移及待跌愿望不断扑空,下游对高价原料接受度提升。107 胶价格持续上涨至 36000 元/吨,D4 价格持续上涨至 36500 元/吨,生胶价格持续上涨至 37000 元/吨。
三氯氢硅受益于多晶硅产能投放。今年以来三氯氢硅价格大大上涨,光伏级三氯氢硅产品价格由不到 6000 元/吨大面积上涨至目前市场价格约 15000-17000 元/吨,目前厂家税前毛利可达约 10000 元/吨。2020 年底,我国三氯氢硅有效产能共 56.6 万吨,约 60% 用来生产多晶硅,40% 用来生产硅烷偶联剂,2021 年 1-7 月产量 20.5 万吨(剔除自用)。但从结构上看,我国电子级三氯氢硅仍大量依赖进口,光伏级三氯氢硅生产难度较大,可外售光伏级产能只有 16.5 万吨,在建产能只有约 3.5 万吨,国内企业主要以生产三氯氢硅用于硅烷偶联剂为主。我们按照 2020-2022 年光伏 125GW、170GW、230GW 装机量,1:1.2 容配比计算,对应多晶硅需求在 45 万吨、61 万吨、83 万吨,对应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在 23 万吨、31 万吨、42 万吨,复合年化增速 40%。我们大家都认为今明两年三氯氢硅供需紧平衡,供需缺口分别为 0.4、5.7 万吨,行业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度。
国信证券研报观点:建议关注具备 73 万吨工业硅产能和 93 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的【合盛硅业】、50 万吨/年单体产能的【新安股份】、6.5 万吨/年三氯氢硅产能的【三孚股份】、36 万吨/年单体产能的【兴发集团】。
我国纯碱产能约 3317 万吨/年,2020 年产量约 2760 万吨,同比降低 1.5%,2021 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有限,上半年纯碱产能减少 28 万吨。纯碱下游约 60% 以上用于浮法玻璃行业。上半年浮法玻璃厂家盈利较好,新点火及复产浮法线集中,部分窑龄到期产线推迟冷修时间,上半年国内浮法玻璃产线 年上半年,国内光伏玻璃产线 条,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爆发增长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高,我们测算 2020-2022 年按照全球光伏装机 125、170、220GW 考虑,对于纯碱需求分别为 192、271、358 万吨,2021 年、2022 年分别新增需求 79 万吨、87 万吨。2021、2022 年纯碱产能预计分别减少 20 万吨和增加 140 万吨,我们大家都认为纯碱未来 2 年供需格局逐渐转好,有望进入景气上行周期。
国信证券研报观点:着重关注【远兴能源】、【山东海化】、【三友化工】和【华昌化工】。
与其他锂电材料类似,锂电铜箔也是典型的周期成长板块:1)成长性:下游新能源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。2)周期性:铜箔主要原材料为大宗商品铜(铜成本占比近 80%),定价模式为成本加成(即 “铜价 + 加工费”),故铜箔可看作典型的 “类大宗” 的制造业。另外铜箔的扩产和调试周期长于电池和其他锂电材料,因此容易形成供需错配。
与其他锂电材料不同,锂电铜箔行业格局分散,全球 CR3 占比大概率不足 30%,我们大家都认为根本原因系资产偏重 + 产业链条短难以与竞争对手拉开巨大差距。1 万吨铜箔固定资产投资在 6-7 亿元,若折算成单 GWh 电池对应铜箔投资在 5 千万,低于三元正极和隔膜,高于电解液和负极。铜箔的上游即是大宗商品铜,铜箔企业难以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降本增利。
技术迭代带来阶段性超额收益:铜箔的发展的新趋势是薄化,国内以宁德为代表的电池厂正从 6μ向 4.5μ切换,海外电池厂较为保守多采用 8μ。
铜箔逐渐薄化的原因主要在于:1)薄铜箔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;2)薄铜箔铜用量更少对电池厂来说性价比更高。铜箔薄化后加工费明显地增加(目前 4.5μ、6μ加工费分别在 7、4.5 万元/吨),但成本端增加不多(不到 5 千元/吨),因此铜箔厂可享受技术溢价带来的阶段性超额收益。
设备交付、调试周期长带来潜在的看涨期权:核心设备阴极辊依赖日本进口,日式设备供应有限且交付周期长,铜箔厂扩产周期在 1.5-2 年(电池在 1 年),投产后设备调试周期在 6 个月左右,其他材料在 1-2 个月甚至无需调试,故在需求快速起量的时铜箔供给有可能会出现缺口。
目前下游需求旺盛加剧阴极辊紧张程度(日本设备厂交付订单已排到 24 年),国内设备厂在加速国产替代,但目前技术局限在 8/6μ,突破 4.5μ仍需时间,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可对高端铜箔(特别是 4.5μ)持看涨期权。
短期看,铜箔板块受益于技术迭代和供需错配投资机会尚佳。长期看,市场认为铜箔原材料成本占比大 + 产业链短使得企业间难以拉开成本差距,分散的行业格局难以改善,但我们大家都认为具备快速扩产能力的公司或有机会成为龙头,快速扩产能力的核心在于强资金实力 + 强执
天风证券研报观点:基于技术迭代和设备交付周期长带来的行业红利,我们关注/推荐两大标的:1)量的逻辑更凸显 - 诺德股份:公司今明年铜箔有效出货产能在 3.6、6.3 万吨,且控制股权的人全额认购定增表明管理层决心。2)利的逻辑更凸显 - 嘉元科技:良品率优于同行叠加成本控制能力卓越, 目前单吨盈利高达 2 万元 +。